地理信息: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
文章发布于:2018-05-29 作者:admin 浏览次数:次
地理信息:影像解译的基本方法
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,如何利用解译标志来认识地物及其属性,
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:
(1)直判法。
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,能够直接确定某一地物或现象的存在和属性的直观解译方法,
一般具有明显形态、色调特征的地物和现象,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解译。
(2)邻比法。
在同一张遥感影像或相邻较近的遥感影像上,进行邻近比较,
进而区分出两种不同目标的方法称为邻比法。
这种方法通常只能将不同类型地物的界线区分出来,但不一定能鉴别出来地物的属性。
(3)对比法。
对比法是指将解译地区遥感影像上所反映的某些地物和自然现象
与另一已知的遥感影像样片相比较,进而确定某些地物和自然现象的属性。
可以理解为利用典型样片或多时相、多光谱的像片和彩色像片,进行对比分析判读。
通过与典型样片影像的对比分析,能够得到新的启发,而使不易解译的地物,得到准确的解译。
但应注意,对比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行,如地区自然景观、气候条件、地址构造等应基本相同,
对比的影像应是相同的类型、波段,遥感的成像条件也应相同。
(4)逻辑推理法。
借助各种地物或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表现的现象,
间接判断某一地物或自然现象的存在和属性。
当利用众多的表面现象来判断某一未知对象时,
要特别注意这些现象中哪些是可靠的间接解译标志,
哪些是不可靠的,有时会出现矛盾现象,
这时就应分析哪些线索是反映未知对象的真实情况,
哪些是假象,从而确定未知对象的存在和属性。
在解译过程中这种方法会经常用到。
为您推荐 地理信息:影像目视解译的原则